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会对葡萄酒的命名感到好奇,不甜”的葡萄酒为何要被称为“干型”?这种分类似乎让人有些迷惑,“干”在这里究竟代表了什么呢?
干型葡萄酒的“干”究竟意味着什么?
“干”在这里指的是葡萄酒中残糖含量较低。与之相对,“半干”葡萄酒的残糖含量则稍高。这些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少有人对“干”这个高频出现的词汇产生过疑问。对于普通人来说,“干”这个词汇的含义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明了。
一位未曾接受过任何葡萄酒教育的朋友,在听完我对干型酒的解释后,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葡萄酒是一种很‘湿’的液体饮料,为什么会用‘干’来形容?糖分少的葡萄酒,称其为‘不甜’是不是更加合适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让我无言以对。的确,葡萄酒中约有80%的比例是水,用“干”来形容它,似乎并不合理。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开始追溯“干”字在葡萄酒中的由来。
“干”字的起源探析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干”字源自英语中的“Dry”。《牛津英语词典》对“Dry”的解释是:“葡萄酒的‘干’,意味着缺乏甜味和果味。”遗憾的是,《牛津英语词典》并未说明人们何时何地开始用“Dry”来形容葡萄酒。最早将“Dry”和“Wine”联系起来的书面记录出现在1698年伦敦出版的一本《现代和古代帮派黑话新词典》中,其中记载道:“干型葡萄酒,虽然有些粗糙,但让味蕾感到愉悦。”但同样,关于这个现象的原因,我们并未找到确切的答案。
英语中找不到源头,我们再来看看法语。由于英语系国家喝的葡萄酒大多源自法国,与葡萄酒相关的词汇自然大多是法语舶来品。英语中的“Dry Wine”翻译自法语的“Vin Sec”,Sec”也是“干燥”的意思。而将“Sec”与“Vin”联系在一起的文献最早出现在公元1200年左右,法国人Jean Bodel在其所著的《Le Jeu de Saint-Nicolas》一书中写道:“酒桶刚刚被凿开,装满了酒瓶,这些朴素、饱满的葡萄酒流淌的样子像在树上跳跃的松鼠,没有一丝腐烂和酸臭的味道,干而生气勃勃,如同罪人的眼泪般纯净,让人无法自拔……”
经过一番搜索,线索似乎到此为止。为什么这样一个重要且简单的术语有着如此违反人类直觉的名字呢?遗憾的是,我并未找到相关的研究或资料能给出确凿的答案。就连Charles Hodgson在他的《葡萄酒词汇历史》一书中,也未曾提及此问题。
目前所有的答案都源于推测。以下是我综合网络上几个可能的解释:
可能的解释
1. 发酵原理的误解:在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糖分被酵母转化成酒精,但古人并不了解这个原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干型酒中的糖分就像水一样逐渐蒸发掉了,因此称其为“干”酒。
2. 水质与成本考量: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城市的水质非常差,大多数葡萄酒都掺水后出售,一来提供相对干净卫生的水源,二来可以降低成本,让大多数老百姓喝得起葡萄酒。未掺水的葡萄酒被称为“干”酒。但这个答案无法解释干酒和甜酒的对应关系。
3. 口感与营销策略:相对于甜酒,同等酸度的干型酒喝起来让人感觉更酸。酿酒师都很聪明,如果把这些酒称为“酸”酒,会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欲望,索性取名为“干”酒。至于为什么取了“干”字,那就不得而知了。
4. 保存与运输的考虑:在中世纪时期,葡萄酒的保存和运输条件较差,酿酒师需要在甜和不甜之间作出抉择。甜酒不好保存,但好喝;不甜的酒适合长途运输,但不好喝。这些葡萄酒喝下去以后,你会感到口干舌燥,古人错把单宁的收敛感当成了酒的感觉,因此称这些酒为“干”酒。随着科技的进步,不甜的酒早已不像从前那么干涩,但人们依旧沿用了“干”字。至于干白,虽然没有单宁,但从前的酿造技术很难酿造出新鲜、果味十足的白葡萄酒。氧化严重的白葡萄酒,相比于甜白来说,自然喝起来干巴巴的。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给不了明确的答案的,我们保持怀疑的态度,一直探索,在这途中可以了解到很多知识。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点口渴了?那就一起来一杯葡萄酒吧!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品味干红和半干红的不同「红酒中的干型和半干型」
2025-08-14 08:21:45为啥要叫干型-干性皮肤是什么
2025-07-21 10:22:23黄酒半甜型还是半干型好?专家详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黄酒口感
2025-04-18 11:41:19葡萄酒四大家族:干型、半干型、甜型和半甜型解析
2025-08-07 09:56:50干红葡萄酒超过十年还能喝吗「干型葡萄酒出现世纪」
2025-06-13 08: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