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进口红酒打假索赔案例的问题,以及和进口红酒骗局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如何快速鉴别葡萄酒的真假
江湖上一直盛传着一分钟鉴别真假葡萄酒的绝招,我们就在网上找出了两大鉴别真假葡萄酒的独门秘方:
鉴定方法一:食用碱鉴别真假红葡萄酒
1、用小半勺家用食用碱放一点水兑开;
2、准备一张普通的餐巾纸;
3、滴几滴红葡萄酒在餐巾纸上;
4、把用水兑开的食用碱水滴在红葡萄酒上面;
5、如果红葡萄酒变成深蓝色,那么就是真的红葡萄酒,如果没有反应,那么红葡萄酒就是假的。
鉴定方法二:白色餐巾纸鉴别真假红葡萄酒
将白色餐巾纸叠放在桌上,滴几滴红葡萄酒,均匀扩散就是真葡萄酒;如果有沉淀在纸巾中间,往外扩散水迹的则是假葡萄酒。
一分钟鉴别真假葡萄酒,这事儿靠谱吗?
那么问题来了,以上两种一分钟鉴别真假葡萄酒的江湖绝技靠谱吗?首先来看下以上两种鉴定方法的原理。
鉴定方法一原理:据称,由于真正的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而假红葡萄酒中多由酒精、糖精和香精色素勾兑而成,里面不含花青素。所以,通过鉴别红葡萄酒中是否含有花青素,就可以大致判断真假了。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颜色随PH值发生变化,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或紫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其颜色的深浅与花青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性。
鉴定方法二原理:由于假红葡萄酒中多由酒精、糖精和香精色素勾兑而成,因此色素颗粒大,倒在纸上色素颗粒会沉淀在纸巾中间,往外扩散只是水迹。
从上述可以看出,这两种检测方法都是在假设葡萄酒是由酒精、糖精和香精色素人工勾兑而成的假酒。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假酒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工勾兑,即上述实验中添加各种添加剂勾兑而成的葡萄酒;二是以次充好,以低档酒冒充高档酒;三是产品信息造假,虚构产品的品种、产地和年份等。要用上面两种方法来检验人工勾兑的红葡萄酒可能是可行的,但是用来检验第二种和第三种假酒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第二种和第三种假酒也是真正的葡萄汁酿成,而不是用酒精、糖精和香精色素人工勾兑而成。这时,一般消费者很难对这种假酒进行鉴别,要检验以次充好和产品信息虚构的假酒则要有一定的葡萄酒常识的人才能做到,如读酒标、观色、闻香和品尝等。
葡萄酒为什么假货特别多
一、市场空间大,增速过快
近年来,进口红酒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急剧增长,目前已达到30%。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数量及金额同比2011年有明显增长。有专家预计,未来几年进口红酒市场份额仍会保持上升趋势。这种对进口红酒的“依赖”,也给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二、消费者鉴别能力低
与市场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消费者对红酒的鉴别能力却很低,明显与目前不断升温的红酒市场不相符,导致制假售假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很多人都还处在装13的阶段,根本不懂如何品酒,也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好葡萄酒。
三、价格体系无序化,利润空间巨大
另一方面也因为红酒市场无序的价格体系造成“泡沫”,使得造假的利润空间相当可观。据业内人士介绍,用水、酒精、香精、糖精等勾兑一支750ml装的红酒,成本只要五六元钱,但市面上最便宜的红酒也需30元左右,价格翻了4、5倍,更不要说制售假冒的“拉菲”、“拉图”、“木桐”了。
四、监管部门之间协调难
进口红酒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进口涉及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生产及产品质量涉及质监部门,流通领域涉及工商部门,餐饮环节则涉及食品和药品监管部门。虽然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已整合多个部门职能,涉及的部门相应少些,仍存在协调管理的障碍。管理中文翻译名称的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名称是否侵权在进口是由海关负责,进口后则属市场监管部门职责范围等。其次是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企业钻漏洞和打擦边球的隐患。如进口红酒经营者利用进口时的卫生证书、报关单等无法与实物一一对应的漏洞进行“少报多进”或“少进多销”。每一批酒都可以用同一证书来证明其合法性。更有甚者,只要有了一份真实法律文件,即在国内大肆造假,在应对检查时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提供一套合法的法律文件;还有的经营者在国内加工生产红酒,却贴上外文标签,属于典型的“国内产、假进口”造假行为。然而由于所生产的红酒全部符合我国红酒质量的国家标准,从质量方面来判断是合格产品。对照国家关于经济犯罪的相关规定进行逐一比对发现,此般造假行为却无法达到移送追究刑责的标准,如《食品安全法》中涉及的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犯罪行为、生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等,由于其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以上罪名均不成立。
目前国内的红酒市场,制售假冒伪劣以及侵权等行为与监督执法部门的监管形成了“拉锯战”。一方面,只要利润空间和可操作空间还存在,就会有“前赴后继”的铤而走险者,各种奇招怪招也会频繁冒出;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也将与时俱进,以定期、不定期抽查、风险分析排查、各部门联合专项行动等与时俱进的手段展开严厉打击。
五、进口红酒的翻译名称规范难。
经营者在进口时,商品的中文名称一般是根据外文名称的发音进行音译后确定。然而翻译没有严格的准则,不管是音译还是意译,没有标准可循,导致一些经营者故意“傍名牌”,“拉菲帝国”、“拉菲世家”、“拉菲家族”遍地开花。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新疆葡萄酒庄,新疆酒庄出售
2025-06-13 10:38:35花神红酒:品味高端,探索品牌背景与购买途径
2025-09-11 13:18:32典藏莫高干红赤霞珠怎么品尝更佳
2025-09-04 10:12:16百年好合红酒「甜的红酒有哪些」
2025-09-03 10:25:11红酒加水养花可行吗?专家为你介绍养花小方法
2025-09-02 08:18:54